近日,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公布了2024年度上海市“超級博士后”激勵計劃資助人員名單,我校有8位博士后獲得本年度資助。
自2018年以來,上海市“超級博士后”激勵計劃作為本市集聚和留用優秀青年科研人員的“王牌”資助項目,一直是本市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站博士后角逐的主要對象。本年度,學校堅持以公平公正選拔為原則,以充分把握優先推薦條件為抓手,通過海外引才、個人申報和專家審議,擇優推薦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教育學、心理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數學、天文學等七個流動站的統招、師資博士后申報項目資助。最終,有8位博士后獲批該項資助。中國史、環境科學與工程、數學、天文學4個流動站的獲批率達到100%,理工類流動站的資助比例大幅攀升。
“超級博士后”資助獲得者中,環境科學與工程流動站的陳瑤博士是我校第一位“博新計劃”資助獲得者,實現了我校在此項目上的零突破。陳瑤博士畢業于復旦大學物理化學專業,在Nature Sustainability、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Joule、Green Chemistry、Applied Catalysis等權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授權專利多項,現主要研究方向為光催化清潔提取固廢中的貴金屬。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簡稱“博新計劃”,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后管委會新設立的一項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旨在加速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青年科技創新人才,是我國培養高層次創新型青年拔尖人才的又一重要舉措。“博新計劃”結合國家實驗室等重點科研基地,瞄準國家重大戰略、戰略性高新技術和基礎科學前沿領域,每年遴選400-500名左右的應屆或新近畢業的優秀博士,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培養國際一流的創新型科研人才。此項資助國家給予每人每年28 萬元的博士后日常經費資助,共資助2年,另每人一次性配套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科研資助經費8 萬元。為鼓勵優秀博士后通過我校申請該項目,對于獲資助人學校額外配套提供教師公寓。
作為天文學設站后招收的第一位博士后,杜銳博士進站即獲博士后人才專項資助15萬元,同時享受超級博士后資助同等待遇。
數學流動站的外籍博士后ABOSENNA博士,從事隨機微分方程理論和計算機方面的研究,在Fractal and Fractional、Mathematics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此次也成功申請到“超級博士后”資助。
學校在博士后招聘、培養方面一貫堅持嚴格把關,建立起一支作為師資隊伍“蓄水池”的博士后創新科研人才隊伍,不斷為學校各學科發展輸送優秀青年研究人員和骨干教師。同時,經過各學院、流動站的共同努力,學校博士后在站規模持續擴大,本年度,進站人數更是創歷年新高。
未來,我校的博士后工作將繼續加大優秀博士后研究人員招聘規模和培養力度,加強國內、國際交流,助力學校高水平學科建設發展。
(供稿:人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