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教育引導學生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學校“學生黨員大課堂”在徐匯校區東部音樂廳、學生生活園區黨建服務中心開講,線下1366名學生黨員參加集中學習。
傳承紅色經典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黨員大課堂第148講由上海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副教授陳京蔚作題為“啟航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以紅色音樂踐行初心使命”的專題音樂黨課。陳京蔚和上音聲樂歌劇系的學生們采用“理論宣講+獨唱、合唱演繹”的方式,以中華民族歌劇歷史為切入點,帶領同學們一起重溫了紅色音樂的輝煌歷史。從里程碑式的經典之作《白毛女》,到激昂澎湃的《長征》,這些民族歌劇宛如一幅幅生動的歷史畫卷,用音樂勾勒情感,用劇情演繹故事,讓大家在民族歌劇的旋律中感受熾熱的愛國情懷,感受民族精神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音樂學院2024級研究生黨支部郭潤蘭談到,老一輩的革命藝術家憑借出色的才華和堅毅的使命感,創作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傳世經典之作,一支支耳熟能詳的紅色經典歌曲催人淚下,鼓舞斗志。作為新時代的學生黨員,一定要在傳承中唱響主旋律,推動文藝創新,讓優秀經典在新時代煥發新能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深學細悟新《條例》 知紀明規促擔當
黨員大課堂第149講由校紀委辦副主任趙梅華作題為“學習《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專題報告。趙梅華圍繞黨內紀律的重要性以及黨員違反紀律的后果,詳細分析了五個真實案例的背景、經過和后果,深入淺出地講解了《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重要性和嚴肅性。趙梅華表示,作為學生黨員,必須時刻繃緊紀律這根弦,嚴格遵守黨的紀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政治覺悟,筑牢信仰之基。心理學院學生生活園區第151黨支部卞雯萱談到,紀律是黨的生命線,守紀律是每一位黨員的責任和使命。案例從不同角度明確了黨員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行為標準,任何行為上的松懈和對紀律的忽視,都會對自身和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我們要時刻自警、自省,更加嚴格要求自己,遵守黨章黨規,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品悟紅色家書 賡續紅色血脈
黨員大課堂第150講由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徐立波作題為“無聲訴說的真情——中國共產黨人的紅色家書解讀”的專題報告。徐立波介紹了紅色家書的內涵與類別,詳細解讀了秋瑾、左權、朱德等革命先輩的紅色家書,帶領大家深刻感受家書背后的真情流露和精神品格。徐立波表示,每一封紅色家書都是一段生動的歷史,每一句話都蘊含著深沉的情感和堅定的信念,紅色家書不僅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英勇無畏和無私奉獻,更彰顯了他們對革命事業和人民利益的忠誠與擔當。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理論宣講團黨支部張德琴談到,一封封充滿情感與歷史重量的家書帶領我們穿越時空,感受革命先烈的家國情懷。紅色家書不僅是個人情感的抒發,更是革命精神的傳承。紅色家書所體現的家國情懷和對信仰的堅守,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要傳承和發揚紅色家書中的精神,從中汲取力量,進一步加強學習、錘煉黨性、砥礪前行!
做好職業規劃 助力青年成長
黨員大課堂第151講由上海建工二建集團第五工程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嚴鑫作題為“簡歷重塑與面試突破”的專題報告。嚴鑫圍繞自身的求職經驗和工作經歷,介紹了“先就業,再擇業”的職業觀念,分析了目前的就業環境以及求職簡歷的重要性。他詳細介紹了簡歷撰寫要點和面試技巧,并圍繞如何打磨簡歷、提高面試質量進行了回答。他表示,求職一定要做到目標明確、做好選擇、用好面試、充分準備、主動出擊,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學生生活園區第四黨支部黨員樓巖韜談到,專題報告是一場“及時雨”,帶來了許多實用的求職技巧,讓我對求職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和規劃,更增強了我求職的信心。求職不僅是技巧的打磨,更是學習成效的展示。我相信,只要用心準備,一定能在求職道路上找到心儀的工作。
領略詩詞之美 弘揚傳統文化
黨員大課堂第152講由人文學院曹旭教授作題為“學習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行走在唐詩的街道上”的專題報告。曹旭介紹了唐詩的發展歷程與特點,并以大家熟悉的、喜歡的唐朝詩人為引,講述了不同時期的著名詩人、代表作品及其詩歌的風格變化。他表示,唐詩詩篇數量眾多、詩歌風格多樣,流派紛呈,奠定了中國詩歌的格律、平仄、形式美學和題材內容。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唐詩承載了千年的歷史與智慧,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該珍視與傳承,同學們要在學習唐詩中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領略唐詩的魅力。人文學院學生生活園區第一黨支部黨員任思怡談到,學習唐詩是一場心靈的盛宴,它讓我領略到古人的智慧與才情,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李白的豪放不羈到杜甫的沉郁頓挫,每一首詩都如同一幅精美的畫卷,不僅描繪出自然之美,更透露出詩人對人生、情感及社會的深刻洞察。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我們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詩詞之美滋養心靈,以文化之力砥礪前行,努力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守護者、傳播者與踐行者。
(供稿、攝影:組織部、學生生活園區黨建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