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下午,學校在徐匯校區(qū)外賓樓101召開了2024年度外籍教師工作總結交流會。副校長蔣明軍,黨委教師工作部、教務處、人事處、國際交流處,以及各相關學院分管負責人、外事助理、外教代表等出席了本次交流會。會議由國際交流處處長肖勝雄主持。
蔣明軍首先代表學校感謝外籍教師在2024年為學校的教育、科研和國際化發(fā)展做出的重要貢獻。他表示,學校的發(fā)展離不開外籍教師的持續(xù)支持和積極參與,外籍教師始終是學校發(fā)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為此他提出三點期望:一是希望外籍教師繼續(xù)保持對教育的熱情,以創(chuàng)新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潛力。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思想的啟發(fā)。希望外籍教師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課程設計,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zhàn)。二是希望外籍教師積極參與學校的科研項目,與本校教師開展深入合作。科研的成功離不開多學科、多文化的交流與碰撞。期待外籍教師利用自身的學術背景和國際資源,為學校的科研工作注入更多活力。三是希望外籍教師能夠更多地參與學校管理和文化活動,為學校的多元化建設建言獻策,以更加積極的姿態(tài)融入我們的校園和社區(qū)。最后,蔣明軍表示學校將一如既往地為外籍教師提供更好的工作環(huán)境和支持服務,進一步加強校院聯(lián)動,優(yōu)化外籍教師的服務體系,推進外籍教師工作的制度建設,完善教學、科研、簽證及生活保障方面的支持,讓外籍教師們能夠在學校安心工作、愉快生活。
肖勝雄代表國際交流處作2024年度外教工作報告,總結了2024年度學校外教工作的基本情況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的舉措,介紹了2025年將要開展的工作計劃以及今后部門工作努力的方向。
四位外教代表進行了交流發(fā)言。來自人文學院的意大利籍外教魏葆珞(Paolo Visigalli)重點匯報了2024年他參加《世界五千年》叢書編寫以及紀念馬可·波羅逝世700周年系列活動的經歷,希望明年可以更多參與類似學術普及活動以及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等。
來自外國語學院的美國籍外教杜卓華(Joshua Adam Dunlop)通過分享個人的經歷與體會,表達了對上海這座生活了六年多的城市的喜愛,并介紹了自己如何將跨文化教育經驗融入到課堂教學中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數(shù)理學院的德國籍外教斯文(Sven Ahrens)則是分享了他這幾年在學術科研方面取得的成就,包括發(fā)表論文、指導研究生以及申請科研項目等,并對學校良好的科研環(huán)境和便利的生活設施表示贊賞。
最后來自音樂學院的俄羅斯籍外教季拉拉(Diliara Dmitrieva)就中俄合作舉辦音樂表演本科項目自開辦以來所積累的經驗以及所取得的成績,在會上做了全面而深入的交流。
在學院及部處代表發(fā)言環(huán)節(jié),音樂學院院長施忠匯報了學院如何通過“舞臺、講臺、寫字臺”的“三臺協(xié)同”機制實施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實踐經驗,并重點介紹了學院“外籍教師教研室”工作機制,以及外籍教師在提升教學水平、引入教育資源、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方面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數(shù)理學院副院長王晚生著重介紹了學院為外籍教師營造寬松教學科研環(huán)境的具體舉措,并詳細展示了學院在引進海外高端人才以及推動國際合作方面的豐富成果。
人事處副處長、人才工作辦公室主任張毅聞介紹了人事處在管理和服務長期外籍教師方面的職責和業(yè)務,表示將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幫助外籍教師融入中國的生活和工作,努力為外籍教師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務。
教師工作部部長賀朝霞、教務處副處長陸志昌分別為數(shù)理學院新加坡籍教師黃磊和音樂學院俄羅斯籍教師季拉拉頒發(fā)了2024年外籍教師“學術貢獻獎”和“教學貢獻獎”榮譽證書。
本年度,全校共有長期外籍教師29人,來自美國、英國、俄羅斯、日本、韓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埃及、以色列、羅馬尼亞、新加坡、委內瑞拉等13個國家。其中超過2/3已經在我校任職3年以上。過去的一年,外籍教師在科研論文發(fā)表、重點課程建設、日常教學、特色競賽等各個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為我校的國際化辦學做出了重要貢獻。
(供稿:國際交流處 攝影: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