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下午大保障系統功能提升座談會在奉賢校區舉行,學校副校長蔣明軍和總會計師曹光明聯合出席座談會。奉賢校區大保障系統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以及學院和職能部門負責人參與座談交流。座談會由奉賢校區管委會組織,副主任施家倉主持會議。
學校總會計師曹光明首先介紹了座談會背景。他強調,學校“十四五”規劃的基礎設施和資產實驗室建設計劃可以按期完成,任務繁重,成績顯著。他同時指出,“十五五”規劃前期要求對校區大保障系統的內核提升以及功能提級都提出了新的挑戰,他希望相關單位在認真聽取學院以及有關部門的意見和建議基礎上,深入思考、制定措施、切實改進、以求實效。
人文學院黨委書記潘黎勇、外國語學院院長高航、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戴紹軍、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主持(副)院長潘建國、學生工作部(處)長朱政、校團委書記黃雨艷、教務處副處長、招生辦公室主任李釗輝以及圖書館館長賈鐵飛作為學院和職能部門代表作交流發言。
人文學院黨委書記潘黎勇介紹了人文學院關于兩校區“本科強基+研究生精研”的協同發展格局,計劃將人文學院奉賢校區建成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傳播的“思想庫”、人文教育改革實踐的“策源地”和新聞學科迭代創新的“試驗田”。學院希望學校能夠建設配套智慧教室、虛擬仿真實驗室、數字人文工作坊以及師范生微格實訓中心等專業空間,同時衍生建設集運動、休閑、圖書閱覽以及學術研討于一體的教師活動中心。外國語學院院長高航介紹了學院一級學科博士點的申請計劃,統籌教學資源,優化學科布局。同時反饋學院存在奉賢校區辦公場所短缺、語音室設備老化以及實訓室空缺等實際問題。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戴紹軍介紹了學院“兩校區協同發展,培育新農科人才”的計劃設想,解決農業“卡脖子”關鍵,回應國家戰略需求,建設徐匯校區“頂天”結合奉賢校區“立地”的發展格局。學院提出亟須拓展科研實驗室空間,打破人才引進瓶頸、均衡學科發展以及拓寬教師發展空間等需求。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院長潘建國介紹了學院在學科專業發展、博士點培育、科研創新、師資培養和AI+賦能以及實踐項目的基本情況和發展規劃,特別介紹了AI通識實踐體驗空間和人形機器人聯合實驗室的建設內容,希望學校給予相應項目的資金配套支持。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副校長池春榮在發言中建議學校加強統籌謀劃,推進學院整建制在奉賢校區辦學,提高資源使用績效;回應巡視整改要求加強奉賢校區校園文化建設,增加科研和文化類的講座報告;也建議在工作時間段適當增加兩校區班車,提升教師教學和班車服務質量。
學工部(處)部(處)長朱政介紹了學工部門以打造“有溫度、有智慧、有活動”的學生成長生態圈為宗旨,從學生全周期培育的視角,對學校治理提升、育人提質、產教融合提出了協同需求,具體希望在推進空間優化與治理提升的基礎上構建智慧型校園生活共同體,在五育融合創新實踐的基礎上共同打造浸潤式的育人矩陣,在構建產教協同生態的基礎上賦能高質量就業發展。學工部門將攜手各部門回應學生期盼,重塑育人格局,破解就業痛點。校團委書記黃雨艷介紹了奉賢校區校團委以“引領凝聚青年、組織動員青年、聯系服務青年”為宗旨開展各項工作,助力校園文化繁榮和學生全面發展。校團委經過座談走訪等形式了解學生訴求,希望學校在社團活動空間供需平衡、校園文化活動的場地設施完善、學生活動區域的統籌規劃等方面提質增效,共同提升奉賢校區的綜合發展效能。教務處副處長、招生辦主任李釗輝介紹了兩校區本科辦學概況、公共教學空間分布和使用趨勢以及對在建項目的教學空間需求,教務部門希望學校建設更多環幕和研討型的新形態智慧教室,升級公共教室教學設備,對接我市中小學教育智慧教室的相應條件,提升學生在校的適應度。同時針對教學場所功能性空間的拓展、教學設備的維保服務、教師的信息化培訓和智能終端的聯網接入等都提出了保障需求。圖書館館長賈鐵飛介紹了兩校區基本館情,反饋了奉賢校區圖文大樓面臨如硬件設施老化、書桌書架陳舊、照明條件欠佳和電源無法上桌以及空間功能混雜等主要問題。他建議學校提升圖書館空間供給和保障能力,擴容場地使用總面積指標數達到教育部普通本科院校標準,希望適時安排奉賢圖書館館舍的整體大修升級,通過空間再造、照明更新、家具更換和桌面電源配置等切實手段提升人才培養的空間格局。
資產與實驗室管理處處長王昀、基建規劃處處長陸偉、信息化辦公室主任顧益明以及后勤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文針對交流發言中提及的分管工作做了一一回應。
蔣明軍在總結發言中強調,根據“雙一流”高校建設要求,對標巡視整改的具體內容,學校奉賢校區面臨著管理體制優化、資源配置平衡、文化有機融合等一系列的挑戰,校區大保障系統功能提升尤為迫切和重要。他希望要提高站位,統籌謀劃,提升兩校區分工管理協調機制的效能;要精準施策,推動平衡,優化兩校區教育資源的配置機制;要內涵統一、文化協調,強化兩校區校園文化的協同發展。他指出改善學校基本教學條件、優化校區資源布局平衡和加快校區間文化融合是大保障系統職能部門的職責所在,要求大家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打破部門和學院壁壘,建立有利于人才跨校區培養、資源跨學科共享的育人環境,聯手推動學校實現“雙一流”高校建設目標和實施“十五五”發展規劃目標。
(供稿:攝影 奉賢校區管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