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之際,我校“智耕四季,五育護心”2025年度第二十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季游園會于5月23日下午在徐匯校區西部球類館圓滿舉辦。本次游園會由校心理咨詢與發展中心、學生工作部(處)攜手研究生工作部和心理、教育、美術、生科、環地、哲法、化材、對外漢語等八個學院共同打造,共設12個攤位,打卡“創造力”“感恩”“勇氣”“團結合作”“愛與被愛的能力”等12種心理品質,吸引了近300位校內外師生參與體驗。
心理學院“謝謝便利貼”,學生們通過書寫感謝便簽分享溫暖瞬間,體驗感恩對人際關系和幸福感的提升作用;在涂鴉創作中學生們通過涂鴉、音樂、肢體動作等體驗情緒支持的力量。教育學院“神奇的OH卡:探索內心世界”,在專業引導下展開對自我內心的奇妙探索。哲學與法政學院的“哲里心花怒放”用五彩扭扭棒編織花朵手環,指尖翻飛間,巧手生花,心意傳遞,讓美好寓意在腕間流轉。環境與地理科學學院的“星球心繪”涂繪坊前,不同色調的丙烯顏料在手中流轉,將內心情緒轉化為獨一無二的“情緒星球”,碎片化的情緒在創作中獲得整合。美術學院“染繪綺夢”扎染體驗,讓每一塊藍白相間的作品都綻放出傳統工藝的現代活力。化學與材料學院的彩虹許愿瓶,通過揉捏、擠壓水寶寶釋放壓力,成為對抗焦慮的“觸感良藥”。生命科學學院的香囊制作區化身為傳統草本工坊,一囊一世界,草木寄幽思,一場沉浸式的五感療愈體驗將壓力緩緩釋放。對外漢語學院的“投壺”活動,動靜相宜,在張弛有度的節奏中體會樂趣。音樂學院的“油菜花”同學們還創作了原創歌曲《心光漣漪》,譜成琴鍵上“我愛我”的動人旋律。還有“快樂小狗制作機”活動區、“墨香凝情,筆韻傳心”書法體驗區、“心理科普現場”展區前都人頭攢動,學生們在歡聲笑語中體驗快樂情緒、聆聽內心聲音、學會關愛自己。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季《“潤心護航”危機學生家校溝通方法培訓》研討會在學校徐匯校區同時進行。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朱惠軍、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主任劉明波、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李正云教授、上海建橋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張海燕教授、同濟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姚玉紅教授、復旦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錢捷主任、華東政法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王嘯天主任、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趙巖博士出席會議,校學工部(處)部(處)長朱政主持研討。
朱惠軍在致辭中強調,“增強家校溝通、強化家校育人合力”是上海師大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內容,也在持續探索精進中,學校將“家校協同育人”理念融入多項教委委托項目、新生家長心理健康教育宣講、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等育心育人工作環節,持續探索科學務實的家校協同育人工作范式,以助力輔導員工作有載體、有成效。劉明波充分肯定上海師大在家校協同工作上多年的探索創新、科學專業與成果輻射,并對今年《潤心護航》培訓項目的指導性、針對性、操作性、示范性、規范性、專業性等方面提出期待。校心理咨詢與發展中心主任吳燕霞向專家們匯報了項目進展情況。專家們圍繞家校溝通培訓主題展開了深入研討,旨在攜手努力做好后續全市輔導員的專題培訓工作。
本次游園會是我校“525我愛我”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季系列活動中的重要一環,學校秉承學生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橫向:圍繞新時代學生身心特點和需求,聚焦積極心理品質體驗與提升,結合各學院特色推出植物拓染、沙畫繪心、五音療愈、勞作賦能、繁花入心等涵蓋了文化傳承、生命體驗、科學探究、趣味技能等多角度內容,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內涵,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徑,豐富校園文化;縱向:從增強學生個體積極心理體驗、深化家校聯動方法途徑、營造積極友好校園環境、輻射健心育心友好社會氛圍四個角度,拓展以學生自助為核心,家-校-社協同助力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旨在切實提升心理育人工作質量,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質。未來,學校將繼續做好育心育人工作,播撒健康的種子,凝聚家校合力,為學生的成長注入陽光與能量,守護每一顆年輕的心靈。
(供稿、攝影:校心理咨詢與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