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至26日,在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第六次會員大會賀信5周年之際,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林炎志一行赴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會開展調研,并專程來到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會秘書處所在地上海師范大學開展調研。我校校長袁雯,校黨委副書記、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楊海燕參加調研。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會會長、復旦大學朱鴻召教授,我校黨委組織部部長史佳華,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會秘書長、機關黨委書記曹誠,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辦公室副主任、《中華魂》雜志社總編輯、《中華魂》網絡信息中心主任閆金久,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辦公室席昌峰,《中華魂》網絡信息中心辦公室主任兼重點欄目主編朱紅升參加調研活動。
調研期間,林炎志圍繞用延安精神培根育人,與袁雯進行了熱烈的交流。袁雯介紹了上海師范大學堅持用偉大建黨精神和延安精神培根鑄魂、厚植未來教師家國情懷和教育家精神有關情況。在聽取介紹后,林炎志強調:偉大建黨精神和延安精神集中體現了黨的初心使命,要堅持用偉大建黨精神和延安精神教書育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培育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會要依托上海師范大學的豐富資源,總結梳理好五年來在“深入研究、大力宣傳、認真踐行”延安精神方面的經驗做法,讓延安精神閃耀出更加璀璨的時代光芒,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26日,在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會主管單位、上海市社會科學聯合會黨組書記王為松及專職副主席馬英娟陪同下,林炎志一行實地調研上海市社會科學聯合會紅色文化研究、傳承、弘揚情況。并參加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會在上海圖書館東館召開的“上海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第六次會員大會賀信精神調研座談會”。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會名譽會長、上海海洋大學原黨委書記葉駿教授,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會會長、復旦大學朱鴻召教授以及研究會的各理事單位代表一起座談發言。
林炎志在座談會上充分肯定了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會3年來取得的成績,他希望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會,立足上海作為黨的誕生地、初心始成地、偉大建黨精神孕育地,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和延安精神的重要論述,落實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王晨會長指示要求,充分發揮好高校的學術研究優勢,挖掘好、保護好、利用好上海的紅色資源,進一步打造偉大建黨精神和延安精神研究高地;將偉大建黨精神和延安精神宣傳教育融入思政課程、社會實踐、師德學風、社團活動、校園環境,講好偉大建黨精神和延安精神的上海故事;自覺當好新時代延安作風的弘揚者、踐行者,賡續紅色血脈、培塑時代新人,為實現上海市“五個中心”建設的重要使命,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上海實踐篇章,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會副秘書長、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耿步健教授,在交流中介紹了學校將偉大建黨精神和延安精神-“兩種精神”融入思政課的特色做法,通過“理論深耕、實踐浸潤、師資賦能、載體創新”四位一體的路徑,多維度、創新性實踐,將“兩種精神”有機融入思政教育全鏈條,傳承紅色基因,回應新時代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會理事、我校教師工作部部長賀朝霞教授,交流了延安精神對高校知識分子教育的特殊意義,提出在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中從幾個層面講清延安精神的教育意義:一是講清延安時期,科技工作者如何克服惡劣的自然條件和短缺的實驗條件,實現技術創新的;文藝工作者如何實現時代轉型,實現文藝大眾化,創作了大量具有中國特色的文藝作品;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者是如何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知識分子又是如何實現了文藝的大眾化,實現了理論與學術的革命化轉向的。二是新時代知識分子學習延安精神,思考如何將個人理想,融入歷史潮流,將個人的科學研究與國家社會的需求緊密結合。三是講好延安故事,豐富延安生活化敘事的案例庫,同時在研究延安精神中,要豐富學科研究的范式。
調研期間,林炎志一行還在中共一大紀念館黨委書記、館長薛峰的陪同下,瞻仰了中共一大會址,參觀了中共一大紀念館。參加了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會與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舉辦的“延安精神與黨的作風建設理論與實踐”專題學術研討會并致辭。
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會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堅持學術強會,不斷深化對偉大建黨精神和延安精神的理論研究,打造出以理論研究、宣傳弘揚、教育普及偉大建黨精神和延安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學術陣地;堅持交流互鑒,創新工作機制、發揮專家所長、加強隊伍建設,不斷提升研究會建設水平,被評為上海市社聯“2020-2023年度優秀學會”稱號,為新時代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和延安精神作出了積極貢獻。
(供稿、攝影:機關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