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馬振江,南京大學哲學博士,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哲學視閾中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馬克思主義研究》等CSSCI期刊獨立發表論文十多篇,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一項,入選教育部全國高校優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擇優資助計劃和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
【內容提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對歷史虛無主義進行批判,使歷史唯物主義戰勝歷史虛無主義,就必須堅持歷史客觀性原則和以人民為主體的價值觀,徹底揭露歷史虛無主義否定社會發展規律和歷史辯證法、否定人民群眾主體論和階級分析法的錯誤歷史觀及方法論,指出其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本質。在新時代,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性原則、實踐性特質以及本質性批判,才能抵御和克服歷史虛無主義對當代中國主流意識形態的侵蝕。
【關鍵詞】歷史唯物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歷史辯證法;階級分析法
當前,歷史虛無主義的雜音、噪音仍不時響起,但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開篇對鮑威爾之流所做的批判一樣,我們也可以說,那些歷史虛無主義者愈是用抽象的詞句指責歷史唯物主義,我們就愈加堅信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性。只有對歷史虛無主義歪曲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剖析和批判,從基本理論上劃清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虛無主義的重大原則界限,才能正本清源,真正堅持和發展歷史唯物主義。
一、對歷史虛無主義虛無歷史客觀性的批判
歷史虛無主義者編造“歷史終結論”,把現代資本主義當作“現實世界中的文明榜樣”,當作“人類最后的制度”。他們宣揚至今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的共產主義是“虛無縹緲”的,否定共產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客觀歷史趨勢。這其實是在歷史本體論層面否定歷史發展的內在邏輯和必然規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就涉及是唯物史觀還是唯心史觀的世界觀問題。我們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動搖,根本的就是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牢固”。
1.歷史虛無主義否定歷史唯物主義的社會發展規律論
馬克思主義秉持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方法,把唯物辯證法貫徹到人類社會的一切領域,并力圖按照社會歷史的本來面貌去反映它、改造它。歷史唯物主義就是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歷史科學。在馬克思主義看來,歷史是一個沒有終點的發展過程,“完美的社會、完美的‘國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東西;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歷史狀態都只是人類社會由低級到高級的無窮發展進程中的暫時階段”。
馬克思恩格斯高度肯定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對生產力的巨大推動作用,資產階級也在歷史上起到了非常革命的作用,它在“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同時,他們也在《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著作中闡述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運行規律,揭示了它必然滅亡的歷史趨勢。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內部始終存在著生產的社會化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始終存在著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的對立。“生產過剩和大眾的貧困,兩者互為因果,這就是大工業所陷入的荒謬的矛盾,這個矛盾必然要求通過改變生產方式來使生產力擺脫桎梏。”那么,資本主義社會“暫時的歷史必然性”將會消解,它必將被社會發展的下一個歷史形態所替代。
在資本主義社會的胎胞里發展起來的強大社會生產力以及不斷壯大的無產階級力量,為全社會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和組織社會化生產準備了現實條件。資本主義的最終消亡正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沖突以及兩大階級長期對立與斗爭所導致的必然結果,是由資本主義社會根本矛盾所決定的社會發展客觀規律和必然趨勢。正如封建社會代替了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代替了封建社會一樣,共產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既是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也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方向。
肯定歷史發展規律,就是肯定共產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而共產主義產生的客觀根據就存在于現實社會實踐中。恩格斯指出:“共產主義不是教義,而是運動。它不是從原則出發,而是從事實出發。”馬克思恩格斯還說:“對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即共產主義者來說,全部問題都在于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并改變現存的事物。”“我們所稱為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可見,共產主義既是科學的思想體系,又是這一思想體系指導下的社會實踐。
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由低級走向高級的歷史發展規律是建立在人類社會發展事實的基礎之上的,這與基督教神學的上帝造人造世界的“歷史圖式”并無相似之處。歷史虛無主義否定馬克思主義觀察現實社會關系的科學方法,它從“抽象的人”出發,用神秘主義或抽象的人本主義來解讀社會歷史過程,而不是像歷史唯物主義那樣,從現實出發深入到社會發展的本質性維度。
歷史虛無主義否定代表人類社會發展趨勢的共產主義社會的存在,其根本用意就是為現存的資本主義制度辯護,將資本主義打造為歷史進程的終極版本,企圖顛覆社會主義制度,把中國的改革開放引向資本主義邪路。它看不到共產主義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共產主義是在消滅現存不合理的社會狀況,通過不斷改變世界以趨近自由人聯合體的,“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2.歷史虛無主義否定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辯證法
在歷史唯物主義產生之前,人們在看待社會歷史的問題上有過神學史觀、利益史觀、理性史觀和辯證唯心史觀等多種不同的歷史觀。
歷史唯物主義與這些歷史觀的根本區別是,它從人的現實社會實踐活動特別是生產活動出發來看待社會歷史的發展,從而克服了這些歷史觀所不能解決的三個分離或對立,即“歷史與現實的人的分離、歷史與自然的對立,歷史與唯物主義的分離”。正是解決了這三個分離或對立,歷史唯物主義才真正揭示了社會歷史的本質及其內在發展規律。我們看到,“歷史唯物主義不同于歷史進化論,也不同于歷史循環論。歷史唯物主義關于歷史螺旋式前進的理論既包括歷史進步的客觀必然性,又包括歷史仿佛復歸的辯證現象”。歷史唯物主義所堅持的社會進步觀念有著強烈的辯證意味,它認為社會形態演變在曲折反復中前進,形成一種“更高基礎上的回歸”。歷史唯物主義的這種社會歷史辯證法更有助于人們看清個體、民族與國家命運的跌宕起伏以及人類歷史運動的浩蕩進程。
歷史虛無主義者在歷史認識論上反對歷史唯物主義的辯證性,他們一頭扎進歷史的細節處,不去分清歷史的本質與現象、必然與偶然、主流與支流,因此必然否定歷史唯物主義總體性的辯證法。例如,他們在評價鴉片戰爭的歷史時,把問題歸咎于林則徐激進的禁煙政策; 在評價辛亥革命的歷史時,又放言中國繞了一個大彎; 他們對中國共產黨史、新中國史和國際共運史的認識更是混亂不堪,通過搜尋出一些鮮為人知的史料碎片,試圖以此來把握整個歷史潮流,發現歷史發展的另一種可能性,這不過是用形而上學的方法來扭曲歷史罷了。
在歷史唯物主義看來,歷史事實的總和并不是全部現象的堆積,而是蘊含著歷史本質的基本關系之總和。歷史虛無主義罔顧歷史唯物主義的總體性原則,盲目崇尚所謂的“實證”“客觀”,用片面、割裂的手法對待歷史中的某些細節或事實,而不是把它們放入歷史的整體發展當中去考察。它抓住歷史中某些偶然性的細節或零星事實,任意加以渲染和夸大,而由此得出的所謂“客觀公正”的結論不過是“歪理邪說”罷了。它否定中國革命史、中共黨史、新中國史和改革開放史,以及與此相連的英雄豪杰和模范人物,便是這種邏輯使然。正如恩格斯在考察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時所提到的,“偉大的階級,正如偉大的民族一樣,無論從哪方面學習都不如從自己所犯錯誤的后果中學習來得快”。從歷史發展來看,中國共產黨正是通過總結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不斷把黨的事業推向前進。它在糾正自身錯誤的時候比任何政黨都來得快、來得徹底,它主動承擔這些錯誤所導致的后果,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和自我革命的勇氣面對嚴峻考驗。歷史虛無主義者故意夸大中國共產黨的某些歷史失誤,企圖以此抹殺黨作出的偉大歷史貢獻。他們不理解歷史的曲折發展為什么會發生,當然也就不能理解當今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的來之不易。
二、對歷史虛無主義虛無歷史唯物主義的價值性批判
歷史虛無主義立足于人道、自由、正義等抽象的概念,從“超階級”“普遍人性”的角度確立社會歷史的價值。它遮蔽了豐富的社會歷史內容,妄圖建構一種無根基也無批判的本體論或存在論狀態,并以此評判社會歷史。這種行為實質上陷入了唯心史觀的窠臼之中,其認識不到歷史唯物主義的階級觀點和人民立場。因此,我們需要警惕歷史虛無主義的虛偽行為對馬克思主義真精神的思想污染。歷史虛無主義以為,否定了階級斗爭和社會革命的歷史作用,也就否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偉大中國革命以及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制度。它看似有著色彩斑斕的語言外觀,看似從純客觀的角度探討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價值,實際上是站在了人民群眾的對立面,在社會實踐之外重新構筑思想的堡壘。
1.歷史虛無主義否定歷史唯物主義的階級分析法
歷史虛無主義者攻擊歷史唯物主義忽視了人性,主張回到作為“普世價值”的所謂“普遍的人性”。他們把歷史主體看作超階級、超歷史的存在物,片面強調普遍和一般,脫離人的現實生活環境和社會關系來談論人性,最后不過是將人性設定為一種先驗的普遍的存在物。
歷史虛無主義者否定歷史唯物主義的階級分析法,在總體上犯了兩種錯誤:一是他們打著“價值中立”“客觀主義”或“實證主義”的幌子,認為從人的主觀意識和生物性需要出發,就能真實客觀地研究歷史、評價歷史人物,因而反對階級分析法。其實他們所依據的就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公平、正義、仁愛等,這種脫離具體的歷史環境來研究歷史的方法早已經被現代歷史研究所拋棄。二是他們認為階級斗爭早已過時,頻頻發出“告別革命”“告別階級”“告別馬克思主義”的怪論,實際上是故意歪曲革命的內涵以及中國革命的歷史必然性,他們不過是舉著人道主義的大旗,用資本主義制度及其價值觀來衡量中國的發展道路。
歷史唯物主義主張階級分析法,但從來沒有否定人性,它所反對的恰恰是那種抽象的、超階級的人性。毛澤東認為,“有沒有人性這種東西? 當然有的。但是只有具體的人性,沒有抽象的人性。在階級社會里就是只有帶著階級性的人性,而沒有什么超階級的人性”。面對社會歷史紛繁復雜的現象,我們要把握它的歷史演進規律和主導性線索,就離不開階級分析法和階級斗爭理論。階級分析法是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一把鑰匙,是分析復雜社會現象的重要方法。正是運用了階級分析法,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法蘭西內戰》等經典篇章中準確描述了當時法國社會不斷變換的政治局面,指出了社會矛盾的核心問題,為無產階級爭取自身利益和人類解放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正如列寧所說:“必須牢牢把握住社會劃分為階級的事實,階級統治形式改變的事實,把它作為基本的指導線索,并用這個觀點去分析一切社會問題,即經濟、政治、精神和宗教等等問題。”
運用階級分析法并沒有否定歷史研究的客觀性,恰恰是這種方法使人們真正地看清了社會發展的基本走向,科學地把握了不同歷史現象背后的本質,從而把歷史的“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有機統一起來。那種“價值中立”“價值無涉”的研究方法并不能達到歷史虛無主義者所標榜的純粹的客觀。從另一個方面說,正是有了對階級社會的深刻理解,馬克思才認為人類社會必將從階級社會中走出來,發展到共產主義社會。階級分析法并不是馬克思所獨創的,這一點得到了馬克思本人的確認。他的創新主要是指出了無產階級專政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作為現代被壓迫階級,無產階級如果不能擺脫階級斗爭的歷史,就不能開啟人類解放的新篇章。所以,共產主義不再是“憑空設想一種盡可能完善的社會理想”,而是根據對無產階級的斗爭性質、條件和目的的深刻分析而得出的必然結論。在那里,社會化的人將聯合起來與自然之間進行物質交換,而且是“在最無愧于和最適合于他們的人類本性的條件下來進行這種物質變換”。
歷史虛無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實質性區別并不在于要不要人性,而在于如何看待人性,究竟是從抽象的人性出發還是從具體的、現實的人出發來分析問題。以“抽象的人”為中心和出發點,必然會陷入馬克思哲學革命過程中已經揚棄了的抽象人道主義的歷史闡釋進路。歷史虛無主義者崇尚和高估抽象先驗的“人性”“天性”“理性”等精神因素,將其作為評價歷史的“客觀”標尺,其實質不過是為自己狹隘的私人利益辯護,他們不理解也不可能理解階級斗爭的暫時性以及人的社會本質的具體歷史性。
2.歷史虛無主義否定歷史唯物主義的人民群眾主體論
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龔書鐸教授曾說:“歷史虛無主義并不是對歷史完全虛無,而是有所虛無,有所不虛無。歷史虛無主義虛無的是中國革命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是社會主義制度和人民民主專政,但對叛徒、漢奸、反動統治者則不虛無,而是加以美化,歌功頌德,把已被顛倒過來的歷史再顛倒回去,混淆是非。”歷史唯物主義始終將人民群眾視為歷史的創造者,將其視為社會存在與發展的主體。正是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創造了璀璨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奠定了社會發展的堅實基礎。
歷史唯物主義始終將人民群眾放在社會主體的位置上,它認為人民群眾不僅是歷史的主體,還是社會實踐主體、利益主體、價值主體和權力主體。列寧曾說:“以往的理論從來忽視居民群眾的活動,只有歷史唯物主義才第一次使我們能以自然科學的精確性去研究群眾生活的社會條件以及這些條件的變更。”歷史虛無主義正是因為認識不到這一點,才把人民創造的事業說成是特定時期的歷史人物的成就,有的甚至將之歸功于反動統治者。歷史唯物主義并不否定特定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進程的作用,但也并不采用歷史虛無主義那種唯心史觀的做法,而是認為人民群眾才是創造歷史、變革社會的主體力量,并自覺融入人民、啟發人民,讓人民自覺作為歷史的主體能動者和社會歷史的主要承擔者來活動。
一方面,歷史唯物主義給了人民群眾認識自身歷史地位并自覺發揮其作用的強大武器。在歷史上,人民曾長期被視為烏合之眾、群氓,人民的喜怒哀樂、所欲所求只留在歷史的夾縫中。毛澤東曾精辟地分析道:“洋洋四千萬言的二十四史,寫的差不多都是帝王將相,人民群眾的生產情形、生活情形,大多是只字不提,有的寫了些,也是籠統地一筆帶過,目的是談如何加強統治的問題,有的更被歪曲地寫了進去,如農民反壓迫、剝削的斗爭,一律被罵成十惡不赦的‘匪’、‘賊’、‘逆’。這是最不符合歷史的。”正是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社會歷史規律,找到了推動歷史發展的真正的主體力量,并積極引導人民群眾從自發上升到自覺的狀態,他們才不再活在歷史的夾縫之中,而是在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發揮出自身的無限能量。
另一方面,歷史唯物主義還指明了無產階級實現徹底解放的道路。馬克思、恩格斯一生都在為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尋找科學的理論指導,他們通過科學論證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運行機制,使無產階級看到獲得自身自由和解放的現實道路,使他們認識到獲得自身解放的實際條件需要自己去爭取,即進行無產階級革命。歷史唯物主義將消滅了私有制和階級剝削、克服了人的異化狀態的未來社會稱為自由人的聯合體,在這里,每個人都實現了自由全面發展。
它也是歷史唯物主義內在的價值訴求,使每個人都能作為真正的社會主體發展自身、完善自身。
歷史唯物主義的人民群眾主體論捍衛的是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完全不同于歷史虛無主義以個人為本位的價值觀。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摧毀了舊制度,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并積極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這絕不是歷史虛無主義所能否定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這正是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價值原則的體現。中國共產黨始終強調其鮮明的人民立場,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善于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活力,因此取得了歷次社會革命的偉大勝利。歷史唯物主義從根本上超越了歷史虛無主義的個人本位價值觀,但它并不否定個人的自由與價值,而是始終堅持從總體性的、歷史性的視角來看待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
歷史虛無主義以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為幌子,對剝削階級采取肯定的態度,肆意詆毀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進行的反帝反封建斗爭。它企圖把馬克思主義“去政治化”“去階級化”“去革命化”,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無視人民根本利益和社會發展趨勢,為一些反面歷史人物翻案、洗白,其目的不過是想無償占有勞動人民創造的文明成果,讓現代資產階級充當虛假的歷史開創者角色。歷史虛無主義以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立場、價值觀念和話語體系為標準,否定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核心價值。它的政治反動與價值反叛,表明了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虛無主義的斗爭就是政治立場之爭、核心價值之爭。
三、新時代要繼續堅持和發展歷史唯物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和記述歷史,把歷史結論建立在翔實準確的史料支撐和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礎之上”。這就要求我們在新時代要繼續堅持和發展歷史唯物主義。誠然,堅持和發展歷史唯物主義并不是將其所揭示的社會發展一般規律作為一成不變的公式加以簡單套用,而是在新時代的語境中準確把握其歷史性原則、實踐性特質以及本質性批判,在具體社會實踐中充分展現歷史唯物主義解釋歷史、批判現實以及建構未來的強大力量。
1.堅持和發展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性原則
歷史唯物主義的突出原則就是其歷史性原則,它絕不拿先驗理性、抽象人性等作為現成公式來任意裁剪歷史,而是從“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出發考察社會歷史現象,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因為現實的社會“不是堅實的結晶體,而是一個能夠變化并且經常處于變化過程中的有機體”,我們不能把歷史唯物主義僅僅看作證實前人觀點的試金石,而是將它作為觀察現實、推動發展的磨刀石。它以“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與歷史性生產關系視閾”為線索,指導人們擺脫對歷史的純粹經驗性描述和非批判性思維方式,分清歷史的支流與主流、現象與本質,準確把握新的社會革命中的突出矛盾和根本問題。如此才能科學判斷時代主題,扣準時代發展的脈搏,推動黨和人民的事業朝著正確的歷史方向前進。
2.堅持和發展歷史唯物主義的實踐性特質
馬克思認為,人們始終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思想武器的人們,將基于對社會歷史運動的基本規律的自覺認識,積極改造自身生存狀況,發現未來新世界的生長因素。在新時代的現實語境下,歷史唯物主義需要結合中國的改革開放、科技革命以及經濟全球化進程來實現其理論的內在發展,開辟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運用和發展歷史唯物主義的新探索。這就需要準確把握中國現代化進程的獨特規律,發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動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還需要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共產主義事業的偉大勝利。
3.堅持和發展歷史唯物主義的本質性批判
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奉行的資本邏輯,是歷史虛無主義產生并在一定社會歷史時期泛濫的現實根源。歷史虛無主義不承認歷史唯物主義“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的辯證法,同時更否定后者對資本主義主導下的現代化進程及其內含的現代性價值理念的本質性的批判原則,以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來美化資產階級社會,極力反對歷史唯物主義對資本邏輯的本質性批判。馬克思通過對資本主義商品拜物教的深刻剖析,揭露了資本邏輯是造成全面異化的根源,找到了阻礙社會歷史發展的問題癥結。歷史唯物主義從根本上克服了資本邏輯對人的生存及其觀念的雙重虛無,也就從根本上終結了歷史虛無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本質性批判維度,對我們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在批判反思中堅持正確的方向,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和完善,不斷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總之,只有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強大理論武器,我們才能揭露歷史虛無主義的根本錯誤,將之徹底駁倒并清除其對當代中國主流意識形態的腐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真正弄懂了馬克思主義,才能在揭示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上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才能更好識別各種唯心主義觀點、更好抵御各種歷史虛無主義謬論”。我們必須捍衛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基本原則,深化對歷史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積極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所面臨的諸多現實難題,用鮮活的社會實踐證明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性與生命力。具體來講,我們“要結合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引導人們深刻認識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深刻認識我們國家和民族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堅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注:注釋略,本文載于《馬克思主義研究》2020年第2期。
鏈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NDI3MDM3Nw==&mid=2247484157&idx=1&sn=b5e909c2b7c88c444e207032d14050ef&chksm=e9c68c3bdeb1052dcec73fd2c5460d50c74e5d2fdbce9a79392ddd9541c556d7b21233861225&mpshare=1&scene=1&srcid=0419wsWUHa1N3uqbUyemgePZ&sharer_sharetime=1587263675955&sharer_shareid=7c75b14b527ac155789654be859a6f8b&key=974eeeca00c2ed2b77baa9117fdb0a120bf0c150acb60517a67a53a115008388760e92922a0abe3ee9fd23004bdf55ad83527ad2eba2c68ba2224ad140daa6033c4c3dd31bb8a14e187042a4f8d02fde&ascene=1&uin=MTA0NzE4NzYyNw%3D%3D&devicetype=Windows+7&version=62080079&lang=zh_CN&exportkey=A4DGDTGPcesDxHkeh526Ijg%3D&pass_ticket=QzrX6OhENoXxlpeOLhVh%2BncUqcIOSj84u3qrIr2k5DhspHP51hcNGBQ9R3s1PNj%2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