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便各校陸續開學后,“網課”也不會立馬就“功成身退”,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今后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共存。
眼下,全國多地已陸續公布各類學校分批開學返校通知。受疫情影響,本著“停課不停學”的精神,網課成為當下教育的必需品。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大多數學生已經適應了網課這種形式。在近期上海高校一份來自全國各地2800多名大學生的樣本調查中,有84.95%的大學生表示能夠適應這種網絡教學模式;有93.9%的學生反映他們在網絡授課環節中沒有任何作業上傳和接收方面的問題;有94.6%的學生認為,與教師的提問和交流不存在任何困難;有97.42%的學生歡迎直播授課和錄播與線上互動這種新的授課方式。另一份針對參與授課教師的調查顯示,87%的教師都認識到網絡教學的可行性,并對截至目前的大學網絡教學表示了總體上的滿意。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疫情使中國高等教育業正在悄然發生一場深度變革。
其實,在疫情發生之前,教育部包括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曾不止一次地強調和表示今后要大力推動中國高等教育的網絡化教學進程。然而,在現實中往往卻沒有實質性的推進。此次新冠疫情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產生了倒逼作用,使原本被隱藏的需求和潛力得到釋放。
從學校角度看,原先比較難以推動的網絡教學、線上教學、慕課教學,現在突然因為疫情的發生而變得十分迫切。目前,國內本土疫情雖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疫情全球蔓延所帶來的輸入性風險卻在加大。因此,教育界人士普遍認為,即便各校陸續開學后,“網課”也不會立馬就“功成身退”,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今后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共存。
從目前作為全國大學生主體的00后的角度來看,他們眼界寬廣、思維活躍,信息搜集和處理能力強,反應敏捷、敢于大膽想象,對于網課有較大的接受度。原先的面對面教學基本上都是一次性教學活動,學生事后無法回看,無法重復。一旦錯過了某門課程,往往就得等待至少一個學期甚至一年才能再次選到同樣的課程。而且,線下教學絕大多數的課程往往都由基本不變的教師進行講授、答疑,學生難以在不同的教師之間進行相對平行的選擇和比較。相比之下,網課具有較大靈活性。一是課程可以被無限次重復和回看,如果某個知識點沒有掌握好,還可以根據學生個人的時間進行再學習;二是,假定學生錯過了某個教師的直播課程,他還可以收看慕課等平臺上其他教師的類似課程。這樣,有利于強化大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自助性和能動性。
從教師角度看,在線教學活動的開展,使得教師節約了來回通勤的時間,并產生一種良性競爭。比如,原先由三個教師所承擔的課堂教學任務,在實行網絡教學之后,完全可以改由一個教師承擔教學,另外一個教師或者一個助教進行輔導、答疑、批改作業等來完成。這樣,由于網絡教學的出現,高校的教師就會出現分流,那些教學效果良好、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可以專注于教學活動,其他教師則可以專注于教學之外的輔助性活動,比如拓展學生的實踐能力,或者提供教學管理與后勤服務。與此同時,由于網絡教學的直觀性更強,對于課程效果的檢驗也更容易有大數據支撐,這給教師績效考評帶來一定便利。上述舉措,有利于激發高等教業內部的競爭和教師優化、課程優化、專業優化以及管理優化進程。
目前,各大軟件開發商、網絡教育平臺商都已關注到這場變革帶來的商機。網絡會議、網絡課程、網絡聊天會議室,成為當下的熱需品。而一些平臺更是專注于垂直細分市場,按照大中小學在線教育的不同要求,提供不同的產品與服務??梢灶A計,這場在教育行業發生并不斷演變的變革,將會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更多深遠影響。
當然,相比成熟的線下教學模式,在線教學也存在到達率、入腦率、技術保障等問題,這些需要在今后的發展中,根據實際情況作進一步調整,從而推動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
鏈接地址:https://web.shobserver.com/wxShare/html/239834.htm



